摘要:
现在,年轻人猝死在工位的新闻越来越多,突然地失去意识、停止呼吸和心跳,这些猝死症状70%~80%都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一些平日里不注意的生活习惯,一两次可能没什...

现在,年轻人猝死在工位的新闻越来越多,突然地失去意识、停止呼吸和心跳,这些猝死症状70%~80%都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一些平日里不注意的生活习惯,一两次可能没什么,但随着一点点积累,就会不断向最危险的一刻靠近。这10个容易诱发心脏性猝死的生活习惯,赶紧来看看你“中枪”了吗?过量、不规律饮食很多人总觉得工作已经够累了,不要再让吃不饱这件事来折磨自己了,所以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容易“过量”。但其实如果我们吃太多,胃肠消化食物的负担就会变重,会需要更多的血液来帮忙。当心脏意识到身体的命令,会超负荷工作,所消耗的心脏血液大于供应的血液,易导致心肌缺血。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喜欢吃油炸食品,它里面的大量油脂,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出现斑块、血栓,甚至心肌梗死。按照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酒肉穿肠过”是家常便饭。过量饮酒会引起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进而诱发心律失常。所以在饮食方面,我们需要做到每餐七分饱,感觉还能再吃一顿时,就不吃了。能不喝酒就不喝酒。另外,肥胖可能增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该疾病正是猝死的高危因素之一。建议大家平常应该适当锻炼,运动不仅能帮助我们保持体重,还能改善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避免猝死的发生。排便太用力排便时过于用力腹压会升高,血压迅速上升,增加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大便不畅,可以尝试使用开塞露或者食用乳果糖,预防便秘,平时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饮食结构,避免吃较为油腻性的食物,也要避免吃辛辣的食物,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能够促进胃肠道的消化蠕动。压力过大连续加班、长期压力过大或长期处于兴奋状态都会增加心脏负荷,容易引发心脏病,增加死亡风险。年轻人猝死主要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应酬过多、压力过大、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过度运动等。当机体过度劳累时,交感神经会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同时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分泌,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久而久之,心脏和血管都会严重受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长时间洗澡、泡澡洗澡时水温过高会加快体内血液循环速度,导致心率异常。另外,洗澡时间过长,也会因为身处密闭空间,空气不流通,导致胸闷、心慌、心脏不舒服。所以应避免在刚吃饱或者饿肚子的时候洗澡,洗澡水温控制在35~38度以内,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年纪较大的人最好由年轻人帮着洗。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容易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血的症状,同时也容易使得本来就有心脑血管病的人诱发心肌梗死。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在运动时建议选择一些温和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等等,每次运动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一旦在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现象,立即停止休息。出现极端情绪当人在极度悲伤和愤怒时,有可能会出现胸痛、气短、胸闷等症状,医学上叫“心碎综合征”。平常要放宽心,注意多休息,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生气。久坐不动看电视、玩手机、工作等等,如果久坐不动,血液流动缓慢,容易造成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阻塞大脑、心肺血管,导致猝死。建议每坐三十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穿宽松舒适的衣物,多喝水、多上厕所,多多活动手脚。迅速起床当你被闹钟叫醒,在半梦半醒时从床上忽然坐起来,快速呼吸、心跳都会加速血液流动,这对心血管的考验很大,如果突然坐起来或者马上下地站立,心脏容易受伤,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所以在早晨苏醒时,不要着急起床,可以简单伸个懒腰再慢慢坐起来,再慢慢下床。睡觉打呼噜睡觉打呼噜不一定是睡得香,也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表现,这时候,大脑、心脏等器官缺氧,容易诱发夜间急性心肌缺血甚至心梗。建议经常被呼噜憋醒的人去医院呼吸科进行检查。极端天气极端气温主要指冬夏两季,当遭遇寒潮或者高温预警时,老人及高血压、冠心病人群要减少外出,在家里可以适时开启空调调节温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如果出现心脏不适等症状,及时就医。以上10个常见的生活场景正在慢慢危害我们的心脏。那么,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以上10种情况呢?1、曾经有过心跳骤停但被抢救成功的人2、家中有猝死患者的人3、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4、长期大量抽烟、饮酒的人保护心脏,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成为自己心脏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作者:科普作者徐朗审核:科普中国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内科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泱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返回人民网科普频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